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更是現代人失明的可怕病源;根據統計發現,它是台灣中老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台灣的糖尿病患經常都要到眼睛模糊到幾乎看不見的地步才會就醫,而這個時候很可能都已經發展到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是玻璃體出血了,即使藉由手術也才只能幫病患恢復一部分的視力而已。

成因與症狀
 
  
糖尿病對全身系統的影響就在於它是一種「血管病變」,因為血糖濃度過高,造成血管滲透壓過高,為了維持血管內外壓力均衡,血管管壁細胞過度使用,造成慢性血管功能不佳,最後就形成了「血管病變」,這種病變在微小血管方面尤其嚴重,主要是它無法保存血中重要成分如水分、血分及蛋白質、脂肪等。

  
糖尿病眼底病變主要就是微細血管病變,如果水分跑出來,就形成黃斑部水腫;而血跑到血管外面,就會造成視網膜出血;當蛋白質、脂肪溢出血管外,也會造成視網膜滲出物。而眼底視網膜是我們看東西最重要的構造,視網膜上只要有任何溢出物,當然都會影響視力了。另外血管內血糖太高,也會造成血管管壁增厚或形狀變形,而造成血管阻塞,最後就會造成視網膜缺氧而更加的影響視力。

  
視網膜缺氧是一種很嚴重的狀況,它不只造成視網膜視覺細胞缺乏氧氣及養分,因而功能不良、看不清楚,而且還會引致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這種「新生血管」本是眼睛代償地用來彌補正常血管之不足,可是實際上這種血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它的管壁更為脆弱,極易破裂、出血,一旦出血就可能導致失明。也因此,目前醫界依有無新生血管增生,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致分為前期及後期:無新生血管時屬前期,應趕快控制血糖,並補充維他命E等血管保健的營養品來預防血管病變;一旦有了新生血管就屬後期了,到了後期就只能靠雷射、手術及持續追蹤預防眼底出血來保住視力了。

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檢查

  
以往糖尿病患往往都要到視力已經出問題了才就診,但此時往往破壞也已經相當嚴重,所以效果並不好。而目前的糖尿病治療觀念,通常在一發現有糖尿病之後,就應立即到眼科作詳細檢查,以確知眼睛的健康情況。對眼部正常無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醫師多會建議至少半年應該檢查一次;倘若診斷是有非增生性的視網膜病變,便要每三至六個月就醫追蹤;若為增生性視膜網病變,每一至三個月內就要追蹤一次;但若已經有玻璃體出血,兩周就應回診蹤,以免視網膜剝離。

治療與保健

  
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治療,首重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良,就算眼科醫師再怎麼努力,也很難阻止眼底病變的進行。臨床上,眼科醫師會根據眼底的變化而決定療的方式:疾病的前期可用藥物,如維他命E等輔助;到了後期就須雷射治療甚至手術了。

  
糖尿病眼底病變的雷射治療分為周邊視網膜雷射及中間黃斑部雷射兩種,由於患者眼睛血管流入的氧不足而缺氧,周邊視網膜雷射是將周邊會分掉血氧的黃斑部外缺氧視網膜血管打掉,以保住中心視力,而黃斑部的雷射則是要消除黃斑部水腫以增進中心視力。

  
到了末期,因為新生血管可能會在視網膜甚至瞳孔等虹彩各處增生,當虹彩產生新生血管時,眼內房水不易排除,就會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此時便需進行冷凍治療減少房水的分泌。糖尿病引發的青光眼不能等閒視之,不但疼痛難治,而且青光眼的壓力大到一定程度還可能引發角膜破皮而導致細菌感染,甚至引發眼內炎、眼窩炎,嚴重者甚至因此必須摘除眼球。

  
治療黃斑部病變的經瞳孔光熱療法(TTT)不僅能解除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對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也不錯,不僅黃斑水腫的水氣消很快,患者視力也有進步。

  
糖尿病眼末期最麻煩的還有玻璃體出血、牽引性網膜剝離,倘若玻璃體出血嚴重且無法自行吸收,以致原應清澈透明的玻璃體混濁光線無法穿透,便需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而眼底出血導致視網膜纖維化產生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時,就得修補視網膜甚至玻璃體切除才能挽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qc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