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登上國家地理頻道全世界的放送舞台,沒那麼容易!去年底,台灣本土自製的《賽鴿風雲》、《靈域對話》等4部紀錄片,可是歷經國際專家的層層關卡,才首次以34種語言,呈現在166國、超過2億5千萬觀眾眼前。

讓這些台灣故事能感動全世界的幕後嚴師,目前第3度來台擔任「綻放真台灣」計劃評審,再次用最嚴謹的要求,準備讓4支即將合作的台灣紀錄片隊伍升級到世界級水準。《Cheers》雜誌獨家專訪這支國際製作團隊中,3位遠從美國華盛頓總部、香港來的美女高手,與讀者分享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紀錄片的幕後難關和祕辛。


文/李筑音 特約攝影/黃建賓

初次見到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的3位美女製作團隊,真是令人眼睛一亮,她們雖然不是在第一線從事拍攝的紀錄片導演,卻是打造世界級水準紀錄片的幕後推手。

大學時代曾到哈爾濱學中文的Courtney Thompson,今年已經是第3年來台灣擔任評審。在美國華盛頓總部,她擔任開發暨地區製作部門資深經理,負責篩選製作公司的紀錄片提案。

想要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先要通過劇本內容的審核。台灣的製作公司固然是「台灣專家」,然而要將台灣的故事介紹給全球觀眾,「說故事的方法」就必須經過Courtney的嚴格把關。

最困難:說出全球觀眾都感動的故事
「其實最困難的就是了解全球觀眾的觀點,」Courtney說。

對於不了解台灣文化、社會的外國人,故事要怎麼說,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過去較少有和國際頻道合作的機會,儘管他們最熟悉台灣的題材,但不見得能拍出「一個跨文化、跨語言,讓全球觀眾都能感動的故事。」

令人好奇的是,什麼是符合「全球觀眾口味」的紀錄片?和「台灣觀眾的口味」有何不同?
曾在國家地理頻道美國華盛頓總部工作長達6年,目前派駐在台灣擔任區域編導的李美儀,扮演台灣紀錄片製作團隊和美國總部溝通的橋梁。

她進一步解釋說,好比去年播出的《賽鴿風雲》,談的是台灣的賽鴿文化,這在過去是不能公開討論的禁忌話題,國際觀眾更不了解賽鴿是怎麼一回事。

說故事的方法,要讓觀眾和故事主角產生強烈的情感連結,才能吸引觀眾看下去、不轉台。因此故事開始就要告訴全球觀眾,「這是一個跟鴿子、金錢、賭博有關的內幕故事,一隻賽鴿的價錢,可以跟一輛賓士車一樣貴,想辦法吸引觀眾的興趣。」

合作1年8個月,《賽鴿風雲》導演沈可尚從過程中得到很多思考的刺激。他說,自己過去拍紀錄片比較沒有戲劇性的概念,以抒發個人觀點為主,國家地理頻道卻要求故事有趣、節奏明快,還要能向全球觀眾傳遞知識。

最痛苦:90倍的科學考證要求
劇本中只要出現科學上的問號,國家地理頻道都嚴格要求提供解答。譬如鴿子的眼力,可以看多遠?把鴿子用船運到200多公里的外海,牠們怎麼有能力自己飛回家?

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觀念,不見得正確,必須仰賴總部的研究部門,進行嚴格的研究與考證。

目前派駐香港、3個人當中話最少的德國籍資深研究員Tasha Eichenseher說:「1個小時的節目,背後往往要花費40~90個小時的研究時間。」

對於事實考證的嚴格程度,往往是台灣製作團隊最難以想像和接受的。

沈可尚半開玩笑說:「幾乎到了沒有人性的地步!」劇本中提到的每一句旁白、人名、數據,都必須重新驗證。「好比鴿子飛行速度從時速90公里,進步到100公里,就必須實際測量、詳細記錄鴿子的飛行時間和距離,證明速度真的變快了。」

劇本通過審核後,進入簽約階段,再由華府的企業事務經理Katarina Price,就細節反覆溝通,直到雙方都同意為止。

透過國家地理頻道,與全球觀眾分享台灣的文化生命力,固然讓人興奮,但更可貴的是,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親身體驗到什麼叫國際級的節目製作:用20個月的時間,專注只拍1部片;或是拍1、200卷帶子,只剪成47分鐘的節目。而且最後用結果證明:我們也做得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qc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